教會大復興的前提是什麼?

春雨自從主耶稣從死裏複活,升天賜下聖靈,建立五旬節120人的教會後,歷世歷代的人都巴不得教會那時復興的光景(春雨)臨到自己所生活的時代(秋雨)。

但遺憾的是,這樣的期望一次次以失望而告終。

雖然教會歷史上有過真正的復興,但基本是局部並區域性的,像耶路撒冷那樣整體並具有全面代表意義的復興還未曾出現。歷史上的聖徒基本是在個人這個層面經歷大復興,進入希伯來書12章所說的“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”的行列,而其他的絕大多數人與這樣的復興無緣,只能望洋興歎。

鑒於這個基本的事實,很多人認爲教會起初的“五旬節教會”是獨樹一幟的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”的時代,從此再不會發生。

但是,根據聖經自己給我們的線索,我們至少會知道一個還沒有完全應驗的應許,那就是使徒行傳第一章兩位天使在主升天後所說的話:“加利利人哪,你們爲什麽站着望天呢?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稣,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,他還要怎樣來。”

兩位天使所說這話的前提是:(1)主耶稣從死裏的複活,(2)四十天之久的顯現,(3)複活後對神國的講論,(4)在耶路撒冷等候應許的聖靈的吩咐,(5)主接續施洗約翰的話對“水洗”和“聖靈的洗”之別的肯定,(6)門徒困惑時問主的話“主阿,你復興以色列國,就在這時候嗎?” (7)主回應門徒的困惑並指出聖靈要帶著大能帶領門徒“作主見證”的大使命(與馬太福音的“使萬民作主的門徒”相呼應),(8)主的升天 — 這也許就是保羅在他後來的書信中所提的“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”的時候。

五旬節在教會歷史上確實是個非常特別的時代,爲了是應驗舊約所有的預言。而主耶稣也透過這個榮耀的五旬節向人正式宣告:神的禧年(後來千禧年的預演)真正被帶到了人間!

請看主耶稣第一次在會堂傳道時讀的以賽亞書的經文,此事記載在路加福音第4章:

“耶稣來到拿撒勒,就是他長大的地方。在安息日,照他平常的規矩,進了會堂,站起來要念聖經。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,他就打開,找到一處寫著說,主的靈在我身上,因爲他用膏膏我,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。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,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。”

查考以賽亞書61章,發現前三節是這樣寫的:

“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。因爲耶和華用膏膏我,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(或作傳福音給貧窮的人),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,報告被擄的得釋放,被囚的出監牢。報告耶和華的恩年,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。安慰一切悲哀的人。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,代替灰塵,喜樂油,代替悲哀,贊美衣,代替憂傷之靈。使他們稱爲公義樹,是耶和華所栽的,叫他得榮耀。”

“恩年”就是“禧年”,也叫“赦免年”。注意舊約以賽亞書的經文還有“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”,但是主耶穌讀到“禧年”就停在那裏了,沒有繼續往下讀。

意思應該是很清楚的:主耶稣借此經文不單宣告祂就是猶太人所等候的彌賽亞,而且宣告祂第一次來是借著十字架和死裏複活,開辟“神的禧年”的第一個恩典時代,第二次來就是結束第一個恩典的時代,實行“末後大災難的審判”(最後白色大寶座審判的預演),也就是被以賽亞書稱爲“我們神報仇的日子” — 這裏的“報仇”聯系整本聖經,翻譯成“申冤”或“伸張公義”可能更好。進迦南的12個探子中,其中一位叫“以迦”,其意是“神是申冤者”。

如果說主第一次在會堂傳道時是預言“神的禧年”,那麽五旬節就是“神的禧年”有形有體、有血有肉、有聲有火的應驗!

舊約記載有關“禧年”和“逃城”的律法上有一些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細節,那就是“禧年”與“完全的赦免”(參利未記25章),以及“大祭司的死”與“誤殺人的可出逃城”(參民數記35章)的密切關系。按照神的定規:“禧年”一到,“完全的赦免”就可臨到;“大祭司”一死,“逃城”裏面的人就可出來。主耶稣作爲天上的大祭司,因祂在十字架上死和死裏複活的功效,在第一次來的時候就部分應驗了舊約的“禧年”和“逃城”所預表的,將神的“禧年”以聖靈降臨的方式帶到了人間,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— “恩典的時代”!這個恩典的時代就成爲祂第二次來時所要開創的“千禧年時代”的預演。

現在讓我們回到兩位天使對那些眼巴巴地看著主升天的人所說的話:“加利利人哪,你們爲什麽站着望天呢?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稣,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,祂還要怎樣來。”

根據這個重大應許,我們可以看到,主耶稣第二次顯現前,也必定會興起祂第一次離開時的光景。這也許就是歷世歷代人所盼望的真正的大復興,也就是與第一次復興遙相呼應的第二次大復興。如果說第一次的復興是建造的開始(春雨),那麽這第二次復興就是成熟庄稼收割式的結束(秋雨)。

那就讓我們簡單看一下第一次大復興的整個過程。

第一次的大復興的萌芽是主耶稣的道成肉身,經過了30多年默默無聞的隱藏,30年後出來傳道時的宣告“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”,3年多帶領12個門徒和其他自願跟隨的衆人(12是能力的數字),十字架死的最低谷和複活的最高峰,複活後對信徒的40天的考驗,40天後用升天來聚集500多弟兄(5是恩典的數字,500就是恩典國度的數字),然後又用了10天的時間再次從500多人中淘汰並精選120個人(120就成了能力國度的數字),最後才是我們大家所向往渴慕的五旬節大能的澆灌。

從上面所簡述的看,第一次大復興(春雨)是經過一個痛苦漫長的過程才發生的,絕非憑空而來。這樣看,第二次的大復興也必如此。如果說第一次的復興在主耶稣的親自帶領下經過了30多年的時間,那麽第二次,也是最後一次的大復興經過聖靈長達近2000年的預備(秋雨)。

按照舊約後來殿的榮耀大于先前的預言,這第二次的復興要遠超過第一次的復興。如果說第一次的復興震動了地,第二次的復興一定要震動天,使凡不能震動的可以存留。

但問題是,現在我們所經歷所看到的恰好與此相反,因爲今日教會的實際正是啓示錄所說的第七個教會“老底嘉教會”的光景:“困苦,可憐,貧窮,瞎眼,赤身” — 在這5樣描述的裏面,我們哪裏可以找到更大復興的一點影子呢?

神的帶領總是這樣,人的盡頭才是神的開始,第二次的大復興也是如此,最悲慘的光景恰恰是最榮耀的開始。

現在讓我們用回放的方式看主耶稣“怎樣王天上去,祂還要怎樣來”。

第二次500多人的種子一定是那人數更少的120人。這120人的特點是什麽?

參考使徒行傳和啓示錄第7、14章兩處對十四萬四千人的描述,這120人的特點總括起來有三個:(1)他們是守神誡命並認識耶稣的真以色列人;(2)他們對主耶稣是神來作彌撒亞的認識完全一致;(2)他們經曆了神長達50天之久完全的考驗。

沒有這三個前提,不可能出現120人。

qiuyu現在,我們能否找到120人對主耶稣和神的誡命的認識與五旬節那時候的120人之認識完全一致?而且,他們的合一不是人手處成的,乃是神自己的作爲並經過長達50天之久的考驗?

沒有這樣一致認識的人起來,主耶稣就不會用聖靈和火施洗將他們浸成一個身體。

在主耶稣再來的前夜,會不會有120人起來,或者60人起來,或者30人起來,或者20人起來,或者10人起來,甚至5個人起來如同一人?

应该有!但问题是,这些人很可能分散在各处,孤独等候,被人误解,在同城中找不到一个知己的同伴。我相信,当我们快要进入最后的“大灾难期”的时候,神会叫这些人彼此互找,彼此相爱,互通有无。因为只有这样,他们对神的诫命和耶稣真道的认识才可以达成一致,同感一灵。

在靈裏回到教會成熟期的五旬節,是我們等候主最重要的目標和前提,好叫神可以使我們這些死人(睡覺的十個童女)再一次被喚醒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